24年专业解读: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法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国标代码: 050101
汉语言
国标代码: 050102
汉语国际教育
国标代码: 050103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国标代码: 050104
古典文献学
国标代码: 050105
应用语言学
国标代码: 050106
秘书学
国标代码: 050107
中国语言与文化
国标代码: 050108
手语翻译
国标代码: 050109
中国语言与文化
专业介绍
该专业属于新增专业,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该专业主要研究中国语言及文化的相关历史与知识,从而为文化传播,历史传承提供底蕴及支持。
培养目标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较高文化素养;具有现代化观念特别是现代化文化理念;热爱中国语言及文化遗,掌握有中国语言历史及文化发展,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具备一定的自然科技、人文艺术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历史、语言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喜欢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语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
2、能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3、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科技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4、掌握系统的汉语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外交、商贸、新闻、文化交流、中文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考研方向
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声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汉语言
专业介绍
汉语言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汉语言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语言教学的基本能力。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中文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语言文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语音实验技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汉语教学法;
3.具有哲学和文史知识基础,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4.了解我国有关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当前语文文字工作任务;
5.了解语言文字研究的理论前沿和汉语科技应用的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考研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计算语言学、汉语史、汉语方言调查、逻辑学、中文信息处理等。
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介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主要介绍汉语基础知识,学习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知识。
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国际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英语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中西方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考研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如今,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壮学、傣学、苗学、瑶学、彝学、哈尼学等已成为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宣言和国际公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共识。
培养目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有关民族语言、文学、文献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中文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民族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新闻、历史、哲学、艺术、计算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文书学、逻辑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典文献;
4.了解我国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掌握有关民族文献资料的查询方法,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考研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民族学类
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有关民族语言史、古代汉语、有关民族现代语言、现代汉语、汉语一民族语语法对比、文学概论、有关民族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历史等。
古典文献学
专业介绍
传统的文献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注疏等内容,是传统经史之学的门径和基石,而在现代,除了传统的内容之外,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研究、考辨、编纂、译注及现代化传播等重要方面。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目标
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一般具有扎实的古典文献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系统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熟练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单位、出版机构、图书馆、企业等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关工作。
培养要求
古典文献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中文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古文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
3.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4.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5.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考研方向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史、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课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应用语言学
专业介绍
应用语言学主要研习语言学、语义、语法、语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研究各种与语言有关的实际问题,包括语言教学、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辞书编纂、翻译等。例如:简体字的创制,标点符号和字母表的改进,词典和字典的编撰与修订,外文文章的翻译等。
培养目标
用语言学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中文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具备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有相应能力进行对外汉语多种课程的教学;
3.能在实际教学中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熟练进行对外汉语多种课程的教学,并能在实际教学中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4.能熟练运用电脑,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
主要课程
语言理论,语言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法理论,语义理论,词汇理论,实验语音学,汉语语用学,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
秘书学
专业介绍
秘书学就是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秘书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职能与环境、性质与作用、规律与特征、原则与要秘书学求、程序与环节、方法与艺术、机构与人员,以及秘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备坚实的秘书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中从事文秘、行政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秘书学、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语言文学及文秘、行政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具备秘书、行政管理的从业能力。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中文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文学、秘书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掌握秘书学基本理论,与秘书工作、办公室事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写作能力。
2.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3.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4.熟悉我国有关文秘工作的法规和教育法规。
5.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较强的中、英文交际能力, 6.具有较强的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能力。
7.掌握现代文献资料检索、查询的方法,具备信息检索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8.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考研方向
学科教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法律(非法学)、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
基础写作、现代汉语、OFFICE高级应用、管理学原理、秘书学概论、领导科学、秘书实务、秘书写作、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公关与礼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社会工作、企业法与合同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普通逻辑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文化比较、公共事业管理、广告文案策划、会展服务管理等。
中国语言与文化
专业介绍
该专业属于新增专业,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该专业主要研究中国语言及文化的相关历史与知识,从而为文化传播,历史传承提供底蕴及支持。
培养目标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较高文化素养;具有现代化观念特别是现代化文化理念;热爱中国语言及文化遗,掌握有中国语言历史及文化发展,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具备一定的自然科技、人文艺术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历史、语言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喜欢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语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
2、能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3、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科技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4、掌握系统的汉语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外交、商贸、新闻、文化交流、中文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考研方向
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声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手语翻译
专业介绍
手语是听障人士和健听人士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桥梁"。手语翻译员是以手语(手指语、手势语)、口语为交际手段,在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间进行传译服务。手语翻译人员职业的确立,对于创造无障碍交流的社会人文环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博爱精神和人文情怀,扎实的手语、汉语基础,广博的多元文化知识和较强的手语汉语互译能力和多元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手语翻译工作者。
法学类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法学类主要包括: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社区矫正,纪检监察等。
法学:主要研究法律、法律现象、法律相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涉及宪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等,进行诉讼、法务的处理等。例如:离婚、遗产纠纷等民事诉讼的辩护,谋杀、盗窃等刑事案件的检控,企业合同的拟定、审查、修改,劳务纠纷的协调处理等。关键词:律师 宪法 法院 检察院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主要研究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知识产权服务,包括知识产权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常见的知识产权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厂商名称权等。关键词:专利 商标 版权 CNIPA
监狱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监狱法律制度、监狱刑罚学、劳动教养学、犯罪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戒毒所等机关进行狱政管理、罪犯改造教育、罪犯心理矫治等。报考该专业需要经过政审、面试、体检、体能测试。关键词:监狱 看守所 劳教所 戒毒所
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主要研究信用风险法律防控相关知识,化解信用管理领域法律风险、处置经济矛盾纠纷,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例如:化解市场主体因失信引发的违约、违法、犯罪等法律风险、处置经济矛盾纠纷。关键词:纠纷 交易 法律 犯罪
国际经贸规则:主要研究国际经济法、国际商事仲裁、知识产权法等相关内容,包括研究国际贸易规则、中国法律知识、英美国家法律制度等。例如: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处理国际投资争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处理跨国知识产权纠纷。关键词:贸易 法官 国际 投资
司法警察学:主要研究司法学、监狱学、侦查学相关内容,进行刑事犯罪预防与打击、改造罪犯、管理劳动教养人员、维护社会治安等。例如:监狱中改造及教育管理劳动教养人员,人民法院中警卫法庭、提押犯人、执行搜查、拘传和送达诉讼文书。关键字:监狱 法院 警察 手枪
社区矫正:主要研究刑法学、监狱学、社区矫正理论等相关内容,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主要采用心理引导和行为规范等方式,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例如:将罪行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罪犯置于社区中,对其行动范围及行为进行规范,促进罪犯形成健康的社会人格。
学科评估
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大学
B+:重庆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
B: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等
B-:中央民族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等
C+: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C:天津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河海大学等
C-:广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
就业方向
(1)公检法。公检法是法学类专业毕业生传统的就业出口。一般在要求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基础上,还需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方能从事法官、检察官职业。据统计,近年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年度通过率一般在25%左右。
(2)公务员。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推进,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大量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未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强劲。
(3)律师业。律师是法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由于律师属于经验型行业,收入一般因从业者执业能力的不同而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4)公司法务。公司法务人员也是目前法学类专业毕业生集中的就业去向,例如,各大国企、银行、外企及大型私企一般均设有法务部门,专门处理企业所涉及的法律事务。
(5)其他领域。除了以上的就业方向,社会其他领域,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证券业、环境评估、司法鉴定、职业中介、房地产咨询、文秘等,对于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且熟悉法律实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具有较大的需求。
就业前景
随着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由于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多,加之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公务员从业限制等因素制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并不乐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涉外高层次法律人才严重匮乏。因此,获取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具备一定司法实务经验且具有较高外语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具有极高的从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