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志愿填报 > 填报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科学定位专业?

更新:2024-10-20 19:16:41    发布:大学生网      纠错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科学定专业

一,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科学定位专业?

 

孙全亮\文

刊发于《山西教育》杂志总第1131期、1135期

高考志愿包括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两个方面,但是近年来,随着高考志愿填报所需各种录取数据的逐步公开与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完善,院校的选择已不是主要矛盾,考生怎样选择专业、选择什么专业、以及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却成为摆在考生与家长面前的最大难题。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科学定位专业?笔者认为,在生涯规划的视角下,定位专业应以考生的个体特质为核心,以考生的职业规划为指南,以考生的家庭环境为依托,综合平衡各种因素,寻求适合考生未来发展的最优化选择。

本文将从认知自我、了解社会、定位专业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希望对各个成绩段的考生及其家长,都能有所帮助。

一、认知自我,规划职业生涯方向

1.认知自我

分为专业测评与自我评估两种基本方法。考生应深度认知自己的个体特质,具体包括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能力特长、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

①专业测评法:借助心理测试工具,进行专业测评与解读。目前常用的专业测评方法,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与职业价值观测评、MBTI职业性格测评、加德纳多元智能测评等。

②自我评估法:可以从考生个人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职业自我四个方面观察和认识自己。A.生理自我,指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考生对个人生理自我的条件要有清楚的认识,避免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符而未能录取。B.心理自我,指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记忆、思维、智力、情绪等。考生应客观地建立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指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责任、权利等的意识。D.职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职业方面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认识。

2.规划职业方向

职业的内涵包括职能、行业、岗位、组织(或单位)、地域、薪酬等要素,从职业方向来说,考生应明确五点:①喜欢做什么(职业兴趣)、②擅长做什么(性格倾向)、③能够做什么(能力特长)、④值得做什么(价值取向)、⑤社会需要做什么(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指的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地域经济、行业发展、就业趋势等。另外,考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自己人力资本(体力、脑力、技能等)的风险与家庭资源(人脉、资金等)的支持等因素。

二、了解社会,把握社会需求趋势

1.体制内外的一般概述

所谓体制内人员,以前曾称铁饭碗,泛指公务员、参公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及国企编制内员工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体制内的人群主要包括公务员、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体制内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群众团体(如工会、青年团、妇联、科协、文联)等。

体制外的单位包括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自由职业以及自己创业等。

2.体制内外的优缺利弊

一般情况下,相比其他工作,体制内相对来说有完整的法定休假和工资福利保障,稳定性较高,更有安全感,被裁员的压力也更小,但薪酬较低,晋升不易。而体制外的职业,一般来说薪酬较高,规章制度明晰,个人的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更为重要,但一般来说稳定性较低,且工作强度较大。

3.体制内外的职业选择

从生存环境的角度而言,动物可以分为圈养与野生两种;从职业工作环境的角度,也可以大体把职场人分成“圈养”与“野生”两类,即体制内与体制外。如何选择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职业,首先从个体特质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物种属性是更倾向于适合圈养、还是野生,自己的能力是更倾向于一只羊、还是一头狼;其次从个体价值取向方面,确定自己是更倾向于适合吃草、还是吃肉;第三,理性决策,适合才是最好,既适合自己又适应社会。只有适合,才能生存、发展、壮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羊与狼本身在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能力特长、价值取向等方面各不相同,况且社会对羊性与狼道也是各取所需。假若选错了职业方向,如何生存可能会成为人生面临的最大问题。

总之,真正的铁饭碗,不是体制内的职业,而是个人的职业能力;不是在某个地方有饭吃,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4.体制内外的专业方向

(1)体制内需求的大众专业

以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为例。一直以来,国考要求招录人员与招考职位精准匹配,即所学专业与职位要求对应。经统计在近几年国考中招录岗位及招录人数均名列前茅的专业如下:

①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专业,包含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等专业。

②工商管理类专业,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

③法学类专业。

④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中国语言文化等专业。

⑤计算机类专业,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

⑥新闻传播类专业,包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

(2)体制外企业招聘的热门专业

①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

②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

③自动化类: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专业。

④会计学、法学及口腔医学等专业。

5.核心行业的五个关键词

从就业的角度而言,行业的选择重于专业的选择。核心行业有五个关键词:资源、资本、高科技、市场、巨型工程:

①资源行业,指自然资源和能源行业,一般都具有垄断性质,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如采矿业(包括煤炭、石油、金属、非金属等),但应注意煤炭行业目前处于夕阳期的转型阶段;再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②资本行业,相关的典型行业有金融业(包括金融、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整体收入水平居行业前列;

③高科技行业,有两个要素:电与信息。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广播、电信、计算机、软件、硬件、通信、网络、微电子、电力设备、自动控制设备),这些行业智力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发展迅速。特别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相关专业,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足够重视;

④市场行业,指市场规模巨大,消费需求旺盛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快速消费品(护理品、烟酒、食品、饮料等生活用品)行业的利润率虽低,但市场规模巨大,仍然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⑤巨型工程行业,指航天、航空、航海、电力、煤炭、钢铁、建筑、铁路、化工等国家控制的行业。

三、定位专业,科学规划高考志愿

本文所指的专业,特指高等学校中划分的学业门类,是一个名词(不是形容词)。

1. 把握专业的内涵

专业内涵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维度:专业名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研究领域、考研方向、学科优势、专业排名、评价等级、成绩要求、性别限制、身体条件、能力要求及师资力量等。把握一个专业的内涵,至少需要了解专业内涵的三个基本要素①课程设置②就业前景③考研方向,同时最好能列出该专业的三至五个优缺点。

2.了解专业的途径

了解专业内涵的途径,主要查看教育部“阳光高考”官方网站中的“专业库”,也可查看大多数高校招生网的有关专业介绍。

①大学专业分为专科专业、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研究生专业又分为硕士专业、博士专业,硕士、博士又分为专业型与学术型。笔者建议考生及家长以了解大学本科专业为主。

②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21版)》分为三个层次: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专业类)、二级学科(专业), 共设12个学科门类【包括①哲学、②经济学、③法学、④教育学、⑤文学、⑥历史学、⑦理学、⑧工学、⑨农学、⑩医学、⑫管理学、⑬艺术学(⑪军事学除外)】→ 92个专业类(或称一级学科)→740种专业(或称二级学科),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例如,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这一专业大类,而工商管理类这个专业大类又属于管理学这一学科门类。即:会计学(专业或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类(专业类或一级学科)→管理学(学科门类),三者是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授予的学位类别为管理学学士。

③《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将专科专业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共设专业大类19个,专业类99个,专业747个。列举专业方向749个、主要对应职业类别291个、衔接中职专业306个、接续本科专业344个。

3.定位专业的原则

在生涯规划的视角下,高考志愿的专业定位,笔者建议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①职业规划优先原则,是指所选择的专业应考虑到考生大学或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生存和职业发展所面对的社会需求。考生的职业规划,是其高考志愿规划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南。

②个体特质导向原则,是指所选择的专业要适合考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能力特长、价值取向等。考生的个体特质,是其高考志愿规划中专业定位的重要核心。

③家庭环境适配原则,是指考生父母的职业及专业背景、家庭经济支持、社会资源利用、父母对孩子的规划等。考生的家庭环境,是其高考志愿规划的重要依托。

总之,高考志愿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依据考生的高考分数(限制条件)、职业规划(外部条件)、个体特质(内部条件)、家庭环境(附加条件)等四大系统所包含的诸多因素,对院校与专业进行反复甄选,运用决策技术寻找到最佳平衡点。笔者认为,在生涯规划的视角下,高考志愿的专业定位,应以考生的个体特质为核心,以考生的职业规划为指南,以考生的家庭环境为依托,综合平衡各种因素,寻求适合考生未来发展的最优化选择。希望考生及家长认识到,适合考生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切忌将家长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尤其在考生专业方向的定位方面,要尽量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重大偏差或失误。

二,如何才能给孩子填报好专业志愿?

孩子们的表演已经结束,无论成绩如何,已成为过去。然而,真正考验我们家长智慧的时刻刚刚来临。希望大家为了孩子的明天,尽职尽责,不要留下任何遗憾。

如何才能给孩子填报好专业志愿?

首先,你必须了解院校往年录取的每个考生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填报好专业志愿的基础。

其次,你完全了解填报志愿的常识,对当年各批次的总体情况及志愿填报的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否则,填报好专业志愿只能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