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库 > 本科专业 > 全部

24年专业解读理学门类(2)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类

更新:2024-10-20 06:30:02    发布:大学生网      纠错
理学门类(五)地理科学类
理学门类(六)大气科学类
理学门类(七)海洋科学类
理学门类(八)地球物理学类

 

24年专业解读理学门类

理学门类(五)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类专业包含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共四个专业。

下面就地理科学类具体专业进行介绍。

01地理科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即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大量地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学习者会接触到有关地质、勘探、地图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等等多方面的知识。

2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学科教学(地理)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三主要课程

学科教学(地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

四专业评级A级以上院校

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该专业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地理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质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

环境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科教学(地理)

资源与环境

三主要课程

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经济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资源学、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景观生态学、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等。

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主要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区域测绘制图等。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考研方向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工程

三主要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CAD、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建筑制图、自然地理学等。

04地理信息科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原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或GIS),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地理科学类专业中,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已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与应用,及研究地理信息流的产生、传输和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工程

地理学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三主要课程

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GPS理论与应用、GIS设计与开发、网络GIS、计算机图形学等。

理学门类(六)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类专业包含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气象技术与工程、地球系统科学,共四个专业。

下面就大气科学类具体专业进行介绍。

01大气科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大气探测、气候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学等。

2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气象学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环境工程

三主要课程

大气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大气动力学基础、近代气候学基础等。

四学科评估A级以上院校

02应用气象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应用气象学,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农业、水文、航海、航空、军事、医疗等方面,同各个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研究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目标

应用气象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大气科学

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三主要课程

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气候资源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微气象学等。

03气象技术与工程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气象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审批通过的新增专业,为全国首个可以授予工学学位的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气象技术与工程专业通过将现代物理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入传统气象科学领域,其专业内涵包括气象探测技术与装备工程、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气象数据应用与大数据工程、气象产品开发与服务工程等方面。

2培养目标

气象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气象领域的新工科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研方向

大气科学

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三主要课程

气象工程导论、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现代气象业务与气象装备、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同化技术、气象服务工程、短时与短临预报、数值预报与人工智能技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经济学。

04地球系统科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于2022年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地球系统科学专业为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单位输送人才,为世界地学学科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从而使世界地学研究不断进步,更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错综复杂的资源、环境和全球变化问题。同时,有利于扭转当前解决全球环境变化等复杂综合性问题的高层次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十分稀缺的局面。

理学门类(七)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类包含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共四个专业。

下面就海洋科学类具体专业进行介绍。

01环境生态工程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由于海洋本身的整体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2培养目标

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物理海洋学

海洋科学

海洋生物学

海洋化学

三主要课程

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海洋科学导论、物理海洋学、工程环境海洋学、海洋调查方法、海洋要素计算及预报、海洋数值模型、区域海洋学、卫星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生态学、环境评价与规划等。

二专业评级A级以上院校

02海洋技术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进行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与全球变化、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人类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拓展生存空间,充分利用地球上这块最后的资源丰富的宝地的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海洋开发,需要获取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需要进行海底勘探、取样、水下施工等。要完成上述任务,需要一系列的海洋开发支撑技术,包括深海探测、深潜、海洋遥感、海洋导航等。

2培养目标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能力,能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及相关学科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海洋科学

声学

物理海洋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三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VB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海洋科学导论、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态海洋学、海洋测量学、卫星海洋学、微波遥感、海洋遥感应用技术、海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卫星定位与导航、声学基础、声呐技术、海洋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海洋工程等。

03海洋资源与环境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海洋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现代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技术和海洋学、生态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解决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开发、保护海洋资源、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为主。

2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具有生物学、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实践基本技能;具备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与渔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学、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及海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考研方向

海洋科学

海洋生物学

渔业资源

渔业

三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概率论与统计、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普通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生物化学及实验、环境科学概论、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学、微生物学、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技术概论、环境毒理学、海洋管理概论、海洋生态学、环境中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海洋生物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与管理等。

04军事海洋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军事海洋学专业是适应国家军事海洋学人才需求而设置的特色新专业,本专业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和实习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是研究和利用海洋自然规律,为海上军事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海洋保障的科学,是在海洋科学和军事科学基础上结合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

2培养目标

军事海洋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忠诚为部队建设服务,能从事海洋战场环境建设与研究,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考研方向

物理海洋学

工程力学

三主要课程

流体力学、海洋学、海洋物理学、军事海洋学、海浪预报理论及方法、海洋声学、海洋动力学、海洋天气学、海战战场海洋环境评估与预测、卫星遥感及海洋遥测、军事思想、军事运筹学、军事基层管理等。

理学门类(八)地球物理学类

地球物理学类专业包含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行星科学,共四个专业。

下面就地球物理学类具体专业进行介绍。

01地球物理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是通过定量的物理方法研究地球以及寻找地球内部矿藏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层。地球物理学的很多问题与天文学的相似,因为研究对象很少能直接观察,结论应当说主要是根据物理测量的数学解释而得出的。用地球物理技术来进行的研究,证明在为支持板块构造学理论提供证据方面是极其有用的。

2培养目标

地球物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质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球物理学

三主要课程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地球物理正反演、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地质学、电动力学、场理论、连续介质力学、信号与系统、数学物理方程、积分变换、复变函数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

四专业评级A级以上院校

02空间科学与技术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包为民院士提议设立。空间科学与技术是近年获得迅速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空间科学与航天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撑,空间科学与应用专业的发展对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具有战略发展意义。

2培养目标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培养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航天工程、空间环境、空间探测、空间应用和空间资源开发以及其它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二考研方向

空间物理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三主要课程

太空探索、地球科学概论、遥感概论、测量与地图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结晶学与矿物学、 普通地质学、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近代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空间探测与空间环境模拟、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智能交通系统概论、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等。

03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学科其核心内容为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的探测、预警和减灾。该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对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进行探测,研究气象灾害产生机理和自然规律,发展预报模式实现气象灾害的及时预警,使用科学手段对灾害发生过程实现影响,并最终实现避免气象及衍生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2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防灾减灾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在极端天气预警、极端天气次生灾害处理、雷电科学与防护工程、空间天气灾害与预报等各相关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

雷电原理、建筑防雷技术、雷电预警、雷电探测技术、大气物理学、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评估、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天气学、雷达气象学、太阳物理学、磁层与电离层物理学、空间天气灾害预警与防护。

04行星科学

一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行星科学由地球科学、天文学、空间科学等基础学科交叉而成,主要研究对象为太阳系的行星、彗星、小行星和系外行星,以阐明太阳系天体的物质和结构组成、揭示太阳系主要天体及系外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探寻地外生命、寻找宜居星球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国家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行星科学立足于深空探测返回的样品和采集的数据,以比较行星科学的角度进行交叉综合分析,在学科的深度融合中形成一系列全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例如系外行星统计学、天体生物学、行星增生动力学、行星地质学、实验行星科学、行星工程地质学、行星化学等。

标签:理学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