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志愿填报 > 选择专业

当心这些“换马甲”的新专业

更新:2025-06-05 06:32:52    发布:大学生网      纠错

“信息与计算科学”听着像计算机类?其实是数学亲儿子;“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生没关系,主要研究医疗设备。建议直接看专业课程表,别被华丽名头带偏。冷门≠没前途

古生物学全国每年毕业生不足50人,就业率却常年稳居98%以上;殡葬专业毕业生没出校门就被预定,月薪轻松过万。比起扎堆挤热门,契合自身特质更重要。地域决定机会

学海洋技术去内陆城市?搞跨境电商选西北高校?地域资源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技术专业、深圳大学的微电子专业,都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三、未来风口在哪里?三大方向值得盯紧

“双碳”赛道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氢能技术、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随着“碳中和”目标推进,未来十年需求缺口预计超百万。银发经济相关

老年学、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专业持续升温。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8亿,相关产业规模2025年将突破12万亿元。硬科技领域

芯片、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卡脖子”领域专业,国家实验室定向培养计划越来越多,中科院半导体所等机构甚至提供从本科到就业的全程护航。四、过来人的血泪经验

张学长(人工智能专业):别光看薪资排行榜,数学不好慎选AI,天天推导公式到头秃。

李学姐(学前教育专业):喜欢孩子和教孩子是两回事,耐心比热情更重要。

王家长(儿子学考古):当初嫌冷门,现在跟着团队做三星堆项目,成就感钱袋双丰收。

选择专业就像种树,既要看土壤(个人兴趣),也要观天时(行业趋势)。与其盲目追求“钱景”,不如找到能让你凌晨四点爬起来还干劲十足的领域。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高三考生填报志愿选专业时一定要小心,一些传统工科通过更改为高大上的名称或一些冷门专业嫁接热门概念,用来突出技术迭代或用名称科技感提升专业吸引力。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很多大学的“冷门”专业纷纷换上了漂亮的新“马甲”。

选择了这些“换马甲”的新专业,很可能会面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1. 土木工程 → 智能建造

就业现状根据麦可思2024年数据,土木工程及其改名专业的就业率仅为72%,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500元。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了建筑类专业的需求,土木工程甚至被戏称为“天坑专业”。

专业介绍土木工程一度是许多高校的王牌专业,近年来为了增加报考吸引力,不少学校将其改名为“智能建造”或“智慧城市工程”。

虽然名字加入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元素,但大部分课程内容与传统土木相似。除了一些智能化课程,这些专业本质上还是土木工程,毕业生将面临就业压力大、工作条件艰苦的窘境。

2. 图书馆与档案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就业现状麦可思2024年数据显示,图书馆与档案学的就业率为65%,平均月薪仅为5100元。

专业介绍为了适应信息化需求,许多高校将冷门的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包装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听起来像是高科技学科。但事实上,课程内容相对落后,由于专业知识偏理论,毕业生就业时往往难以找到对口岗位,许多人为了就业选择转行,甚至需参加编程培训,转入竞争激烈的计算机行业。

3. 市场营销 → 大数据技术与管理 / 大数据与智能营销学

就业现状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在2024年为70%,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约5300元。

专业介绍市场营销专业曾经十分火热,但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部分高校将其包装为“大数据技术与管理”或“大数据与智能营销学”,甚至是“金融科技经济学”,名称很前卫。

然而,教学内容仍以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为主,缺乏大数据技术的实用性。最终,这些学生在就业时会发现学的理论知识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4. 化工设备与机械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就业现状麦可思数据显示,2024年该专业就业率约为67%,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在5400元左右。

专业介绍原本属于化工设备与机械的学科,因难以吸引学生报考,被改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尽管名字听上去现代化了,课程结构依然是机械与化工的结合体。

尽管是机械大类,但工作环境往往艰苦,对工厂适应性要求较高,导致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较低。

5. 电化教育 → 教育技术

就业现状教育技术在2024年麦可思数据显示就业率为60%,平均月薪仅5000元。

在麦可思2024版就业蓝皮书中,“教育技术”这个专业赫然登上了就业红牌榜。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专业介绍原来的“电化教育”被包装为“教育技术”或“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等教育技术应用。

但课程内容广而不精,就业难度大,薪资待遇低,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

如果学弟、学妹们已经选择了这些专业,建议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或考虑通过转专业、实习、考证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在大学里转换专业,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难。一般情况下,转专业的时间都集中在大一和大二的上学期。

这些专业更名呈现四大特征:

•名称普遍加入"智能""信息""工程"等科技词汇;‌

• 核心课程保留率普遍在60%以上;‌

• 实际就业方向与原专业高度重合;‌

•新增课程多为选修或边缘内容。‌

但各顶尖院校除外,他们是奔着发展新科技去的。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填报志愿前一定要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核查专业代码,避免被名称误导‌。部分院校会在招生简章中标注"原XX专业",可重点查看‌。

学海洋技术去内陆城市搞跨境电商选西北高校?地域资源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

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技术专业、深圳大学的微电子专业,都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三、未来风口在哪里?三大方向值得盯紧

双碳”赛道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氢能技术、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随着“碳中和”目标推进,未来十年需求缺口预计超百万。银发经济相关老年学、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专业持续升温。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8亿,相关产业规模2025年将突破12万亿元。硬科技领域

芯片、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卡脖子”领域专业,国家实验室定向培养计划越来越多,中科院半导体所等机构甚至提供从本科到就业的全程护航。

过来人的血泪经验

张学长(人工智能专业):别光看薪资排行榜,数学不好慎选AI,天天推导公式到头秃。

李学姐(学前教育专业):喜欢孩子和教孩子是两回事,耐心比热情更重要。

王家长(儿子学考古):当初嫌冷门,现在跟着团队做三星堆项目,成就感钱袋双丰收。

选择专业就像种树,既要看土壤(个人兴趣),也要观天时(行业趋势)。与其盲目追求“钱景”,不如找到能让你凌晨四点爬起来还干劲十足的领域。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这些冷门专业招不到人,有些人就在专业名称上精雕细琢,把这些专业改头换面,换个“马甲“,来迷惑考生及家长,如果你上当受骗,那就等于大学白上,毕业即失业!大家不要被表象迷惑,一定要了解专业的实质和内在内涵!

标签:大学选专业